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或数字的直流电转变为特定频率和一定幅度的矩形波形。在输入端加正弦交流电时,输出端的电压值与输入电压成比例地变化,即随着输入电流的变化而改变;当输出为矩形波形时,其宽度与频率有关。
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幅度恒定、频率在限定范围内作线性变化的信号。在高频和甚高频段用低频扫描电压或电流控制振荡回路元件(如变容管或磁芯线圈)来实现扫频振荡。在微波段早期采用电压调谐扫频,用改变返波管螺旋线电极的直流电压来改变振荡频率,后来广泛采用磁调谐扫频,以YIG铁氧体小球作微波固体振荡器的调谐回路,用扫描电流控制直流磁场改变小球的谐振频率。
此外,信号发生器还能产生某些特定的周期性时间函数波形(主要是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和脉冲波等)信号。频率范围可从几毫赫甚至几微赫的超低频直到几十兆赫。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
推荐文章
科技快看 网站地图广州壹创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2624号